在西部书画院一楼大厅和走廊上,满墙面布满了一幅幅千姿百态,造型各异的骏马黑白水墨画,画面上的马或单或双,或独骥长嘶,或群马奔腾,昂首回头,或仰天长啸,立而鬃毛飞扬,奔而生风,无不神采飞扬,矫健彪悍……
“中国文化博深,国画又是其精粹,故非易事。国画画马前题是中国画,绝不可轻言妄为之。画马实非画马,画心、性情、品质,画积淀、学养,功底……”近日,笔者听着农民画家、西部书画院副院长李翰迪的介绍,欣赏这些赋予了充沛生命力的神骏,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。
在人生五十年追寻文化的旅途中,李翰迪当过兵,干过记者,做过车夫,十余年时间以蹬三轮和画墙体广告为生,在生活夹缝中坚守追求艺术。在中国写意画艺术创作的道路上,他扬鬃奋蹄十年,潜心钻研神骏,绘就出一幅中国画“写意马艺术”的旖旎风景。
“我要感谢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服役的经历,那5年给我生命融入豪迈和坚韧,是我人生的骄傲和美好的回忆,我将终生得益和永感欣慰。”复员29年后的今天,李翰迪回忆难忘的军营时光,留下了激动的泪水。
因为上学期间对诗歌的眷恋和爱好,业余时间,他积极发挥自己的写作和基本绘画特长,积极参与新闻宣传和橱窗工作。1984年,即参军第二年,他就被组织接收为党员。出色的工作,更加增添了他的信心,他不时拿起手中的笔,记录下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。
服役期间,多篇文学和绘画作品陆续见诸报端,这是他人生的骄傲,更是以后选择梦想、开始扬帆远航的起点。“军旅生活这段历史是我人生的骄傲,更是融入了我的生命人生最美好的回忆。”李翰迪高兴地与笔者交流对军营生活的深深感激和眷恋。
1987年12月对李翰迪来说,是他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,只有23岁的他脱下军装,结束了五年的军旅生活。在《文化艺术报》任职时,“小通讯得到著名评论家孙豹隐老师的反复修改,让我终身难忘,有棱有角的内务记者经历,更加坚定了我人生的定位和抉择。”期间,他多次提到陕西雅大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宝善老师,知名画家罗宁老师等许多人对他工作和生活的帮助。
当时工资只有40元,很难养家糊口,工作了不到五个月,他就回家另谋职业了。为了生存,他先后在西安、户县、咸阳等地蹬人力三轮车,挣钱养家糊口。
“每当走出村口,我不由自己眼泪刷刷流下,再苦我也得坚持……”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,他仍割舍不掉骨子里对艺术的痴迷与执着,常常在等客户送人或者拉货间隙,拿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和纸张,坚持画速写,或带一本名家的书画作品进行临摹。
正因为喜欢书画艺术,李翰迪受朋友邀请,给农村送亡人的棺罩上画“八仙过海”等图画,慢慢地他就熟悉和掌握了油漆画的技艺。有一次在棺罩上画画的现场,时任咸阳市机关幼儿园园长陈明明看上了他的手艺,邀请去给机关幼儿园画宣传画,一画就画了6000余条(幅)。
“我下苦力蹬三轮、画墙体或广告画挣钱养活全家,也常常在家人熟睡后中悄悄起床,默默砚耕。画墙壁画仅仅是个饭碗,绝不是我的艺术归宿。”李翰迪说,从2004年起,他就有了画马的想法。
为了画好马,他曾跑到内蒙古、关山牧场去寻马、写生,一天就能用完一支中性笔。有一次,他在去关山牧场写生的路上,遇见一匹良马在奔腾,为了观察动态,他在后面骑着摩托追,不慎跌伤了腿,至今右腿上伤痕依稀可见。
“画啥?画见识、胸襟、气量、胆魄、功底、文化底蕴、时代融合度、灵魂纯洁度……”采访期间,李翰迪现场展示画马。伴随着一曲优美的世界名曲,他在宽大的画案上铺开一张六尺整宣,只见他提笔点墨蘸水,叉开双腿站立,举笔凝视纸面,突然间躬身伏案笔落纸面,几笔反转勾画涂抹,以传神的笔法,强烈的动感,两匹马已跃然纸上。
经过多年来艺术创作的积累与磨砺,李翰迪中国画写意马得到了书画艺术界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。2012年11月,李翰迪的画作《风神潇洒》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第7届海峡两岸书画展,获得佳作奖,百余幅画作参加省市级展览,百余幅作品被省内外美术馆、单位及书画爱好者收藏,他还经常应邀参加书画义写义卖活动。著名画家、西部画院院长韩舒柳在现场观看作画后,欣然题词“李翰迪画马终成正果可喜矣”。咸阳市美协主席成中艾对李翰迪画马给予精心指导和评价。
“翰迪画马走风云,十载磨剑终悟神。悲鸿笔意得真趣,怀素情逸铸诗魂。腕底伏枥念边草,毫端奋蹄震千军。水墨天地任驰骋,风雪雨霜独自吟。”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杨焕亭到翰马堂现场观赏了李翰迪创作的国画《追日》后,满腔热情鼓励,并欣然题诗鼓励。
李翰迪说:“艺术无止境,我要用生命倒计时计算,珍惜分秒,把毕生的精力放在中国画写意马艺术上,写好自己人生的这篇文章……”这是一位农民画家坚守的信念。
相关栏目
相关文章
推荐书画